第17章 鱼块 鱼尾 槟榔!(求收藏)
相比两月之前的徐明,此时的他气质大为不同了。
原本的颓废之气早已一扫而空,现在的他昂首挺胸,一脸自信,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眼前的贺云。
先不说贺云给他开出的高工资,就是这工作时间,也是极为自由轻松的,每月也就月底、月初这几日需要工作,其他时间他可自行处置,唯一的缺点或许就是需要跑来跑去,比较麻烦。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他现在没有在县内买房,而是住在市区郊外,跟父母一起住。
“老板!”徐明下了车,连忙给贺云打了一声招呼。
“嗯......时间比较紧,刚刚我在县城内办了点事,接下来还有一些事情需要我去处理,便不跟你多言了,你听着,这些是我从一些名校名师那弄出来的内部教辅资料,你即刻在县城内找一家印刷厂印刷,而后让其装订成册,送往教辅书店售卖!”贺云冲着他点了点头,随即将一个袋子递给了他说道。
“啊.....!”听完贺云之言,徐明明显一愣,他接过贺云递过来的袋子,打开匆匆扫了一眼袋子里厚厚的一叠白纸,心中不禁闪过一丝诧异,但很快便被他抛到脑后了。
尽管这事看上去十分蹊跷,但他也没多想,对于这些所谓的内部资料,他其实深有体会,因为他也考过高考,在高考之前也做过不少这样的内部资料题集,知道这些题目是从一些省内学校,或者是一些名师那弄来的模拟题。
“好的!老板!我知道了!您还有什么吩咐吗?”徐明想了想,随即点了点头道。
“这是四千五百块钱,你拿去印刷,能印多少就印多少,印好之后找辆车送往教辅书店!”
贺云说完这话,随即从口袋当中掏出一叠钞票,那是他早就取出来备用的钱,而且是他几乎所有的存款了。
如今他存折当中也就只剩下了三百多块钱,尽管这个月书店的收入还未拿到手,但估计也不会太多,加在一起也不会超过一千二百块。
“老板!你放心!这事,我会帮你办的妥妥的!”郑重的点了点头之后,徐明即刻接过了那四千五百块钱。
下午四点半,贺云背着书包,提着一个蛇皮袋,从四中宿舍当中走了出来,而后出了校门,急匆匆往家中赶去。
他书包内装着一套西服,那是之前从堂哥贺小军手中借的,今日他去县城刚好买了一套新的,所以这套他打算归还给堂哥,毕竟再过几天他就要结婚了,这西服肯定会用得上。
镇上,水利会大门口。
一家小商店内,贺云在归还西服,并向大伯推掉晚饭之后,便来到了这里。
“还有几块钱,正好给小美带点吃的!”
“大白兔奶糖?太甜了,而且容易蛀牙.....还是带点麻辣小鱼仔零食吧......咦?.....怎么没看到?我记得.....不对!这东西似乎是千禧年之后才出来的!”
的确,在贺云的印象当中,麻辣小鱼是沅水县的一大特色熟食,这种麻辣小鱼仔熟食,采用的是当地洞庭湖当中的小鱼,小鱼的学名,他并不清楚,但当地话叫“麻嫩艮”。
小鱼在经过清洗晾晒之后,用油炸至金黄,而后伴上辣椒,食盐等调料,十分的可口清脆,后来粤省几个大商人见有利可图,不仅加盟建厂,还大肆包装,提高生产,其产品远销省内外。
后来,鉴于产品卖的好,加上洞庭湖鱼货资源丰富等缘故,当地又建了好几个工厂,除了生产豆豉鱼罐头外,还生产了香辣块鱼,香辣鱼尾啥的。
尤其是这些具有当地特色的鱼块、鱼尾,甚至比之前的小鱼仔还卖得好,贺云就曾经对一款变态辣的鱼尾记忆尤深,那鱼尾能吃一包之人,算是十分能吃辣了,如果吃上三包,那可能会辣的肚子疼,甚至连上厕所都觉得.......如火烧一般。
那滋味极为不好受,只是即使如此,不少湘省人还是对其又爱又恨,情不自禁的去购买,而且就算去了外省,也会带上几包。
“或许真的可以试一试这个!不过……还有一种产品倒也可以一试!”贺云默默嘀咕了一句,脑海当中忽然又想到了沅水县的另外一大特色商品。
那便是槟榔!
沅水县位于湘省腹地,紧靠洞庭湖,自然不是生产槟榔之地,但自古以来,湘省便有嚼槟榔的习惯,尤其是民国之后,槟榔在湘省大为盛行,不少老字号都是那时候兴起的。
而沅水县自然也不例外,嚼槟榔极为盛行,即使是在后世二十多年间,嚼槟榔热度依旧不减。
不过,如今的槟榔加工还十分粗糙,大部分都是青果,不切开,或者切开之后也就沾点所谓“贵油”(一种辛辣调料)进行售卖。
而且几乎都是散装卖,不像后世,几乎都是小包装,价格还特别贵,二十、三十块起步,听说还有卖五十块钱一小包的。
“小伙子,我看你愣在那半天了,你到底想买什么东西呀!再不买,我就要关门了!”就当贺云暗自沉思时,耳旁忽然传来了老板的声音。
“呃……给我拿点山楂片,还有……算了这三块钱也买不了什么!干脆就拿点山楂片吧!”贺云对着老板说了一句,而后小声念叨道。
“行……!收你一块五!这是你剩余的钱,五毛,拿好!”
…………
提着买来的山楂片,贺云随即就往家中赶去。
而正当此刻,远在县城的徐明也从城郊一小印刷厂出来。
这小印刷厂原本是国企,但八十年代就垮了,到了九十年代,设备老化不说,技术也跟不上时代了,因此便卖给了私人老板,但私人老板在经营了几年之后,也没什么起色,便只安排了一厂长负责,就放任不管了。
当徐明到来时,印刷厂二十多个工人都只能发出一半工资了,可见,厂子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不少工人已经开始打算辞职不干了。
此刻,徐明的订单虽然算不上很大,但也不小了,毕竟是四千五百块钱呀,厂长一拍板,对员工说,这单干完,就补上上个月工资。
如此一来,员工们才算有了一丝盼头,开始动手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