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
吃过早饭后,杨昌发在院子里收拾昨天的猎物。他昨天收获了2只野鸡,还有两只野兔,旁边的地上有他剥好兔皮,肖月看了看,问道:“昌发,这个兔皮你都是怎么处理的?”
“那个呀,我都是拿到镇上去卖的,不过那不值钱,一张就15文而已。”
“那这次的别卖了,我想拿来做衣服行吗?”
“行啊,你要做衣服的话,我给你把兔皮硝好。”
“你还会硝皮子呀!”
“当然会了,这个兔皮就放在一边吧,我收拾完了这些就给你硝。”
“嗯,行。”
“二弟,也给我一张呗!”李氏从屋子里出来的时候刚好听到了肖月的话,就想着也要一张,她想着这兔皮到镇上能卖个十几文钱,自己绣好几个荷包才能赚到,就开口要了。
“大嫂,这兔皮本来就小,给你一个月儿就不够了呀!”杨昌发心里暗气,听到媳妇有用他还想着要多给弄些,哪有多余的给她呀!
“不够你再上山上打去呀!”
“这兔子不用到山里面去,你想要的话就让大哥去给你弄吧!”杨昌发不耐烦的说。
“你大哥那个笨蛋哪能弄到呀!二弟你也真是的,就一张兔皮而已,大嫂都开口了,你还推三阻四的这是干嘛呀!”李氏拿眼睛斜瞅着杨昌发,脸上却是一派的不屑。
“大嫂,就一张兔皮你至于这么不依不饶的,昌发是你小叔子你这么咄咄逼人的干嘛呀!”肖月看着李氏脸上的不屑不由地生气了,想要东西还瞧不起人,她转身就把兔皮拿到了自己手里,就不相信李氏敢从自己的手上抢东西。
“肖月,我是你大嫂你就这样跟我说话呀!你们肖家的女儿还真是教的好”
“我们肖家怎样教女儿那是我肖家的事,至少我爹娘给我说过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伸手,伸手就是贼。”肖月也生气了。
“你说谁是贼啊,那兔皮怎么就是你们二房的东西了,没分家所有的东西都是杨家的,我们也是杨家人我要你就得给。”
“吵吵什么呢?都没事干了是吧?肖氏,不敬大嫂想被休了是吧!”吴氏站在堂屋口一开口就冲着肖月去。
李氏看到了吴氏出来了瞬间一脸的得意,“娘,老二打的野兔,老二家的要用来做衣服,我想着给爹娘要一张结果老二家的就说我是贼,娘,你可要给我做主呀!”
肖月看了吴氏和李氏一眼,“娘,这两张兔皮我本来是打算拿来给爹娘的,可是大嫂却想着给她爹娘我这不是想孝顺您才跟大嫂争嘛,而且我根本就没有骂大嫂是贼,是大嫂自己说她是贼的。”肖月看到李氏在撺掇着吴氏,所以干脆把脏水往李氏身上泼。
果然听到李氏要把兔皮给她爹娘吴氏的眼光就像刀子一样往李氏身上射,“你个败家娘们,给你爹娘,你爹娘算老几呀,老娘还没有呢你就想着你爹娘,那是杨家的你就想着往你李家搬东西,这么向着李家你就干脆回李家算了。老娘叫老大休了你这贱人。”
李氏没料到肖月会睁着眼睛说瞎话,又听到吴氏的话顿时满腹的委屈,“娘,我没有,你别听老二家的乱说。”
“大嫂,这可就是你的不对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没有拿婆家贴补娘家的理。”林氏从屋子里出来不嫌事大的开口。
“就是,老三家的说的有道理,到底是秀才的女儿。”吴氏夸着林氏又转头对着李氏吐了口痰。
“娘,这冬天的时候可冷了,你也知道开春相公就要参加院试了,不如我把这兔皮给相公做衣服吧 ,也好让他好好读书明年给你挣个秀才你说怎么样?”
林氏看到那兔皮也起了心思,她只是觉得自己的相公是读书人,这个家的好东西就该给自己的相公,其他人都是泥腿子穿粗布的衣服就行了。
肖月看到院子里的这三人真是有种说不出话的感觉,就两张兔皮有必要这样吗?
“行,老二家的,兔皮给老三家的。”吴氏拍板连问问杨昌发和肖月的意思都没有。
“娘,你这——”杨昌发刚开口就被肖月拉住了,肖月把兔皮给了老三家的,转身就拉着杨昌发回了屋。
“媳妇,你怎么把兔皮给了老三家的,你不是想要吗?”刚进屋杨昌发就开口问。
“没事,就两张兔皮而已,再在院子里待下去又要吵了烦死了,而且娘向来向着老三,老三媳妇说的那话就已经注定了兔皮归老三家了再吵吵也没意思。”
“对不起,都是因为我......”杨昌发一脸的低落。
肖月连忙安慰他,“你说什么呢?这怎么能怪你,算了,你以后再给我打就是了。”
“嗯,我再给你打。”杨昌发点头,暗自决定以后多给媳妇打些野兔,最好打只狐狸,那狐狸皮做的衣服漂亮又暖和。
“嘿嘿,老三家的拿走的兔皮没硝,要是让别人硝还不得花钱。她以为自己能占多大便宜。”看到杨昌发情绪低落了下来肖月转移了话题。
杨昌发才反应过来,看着笑得像只小狐狸似的媳妇说:“是呀,媳妇你太狡猾了。”
“哪有,我是人家对我好我就会对人家好的。”
“媳妇,我会一直对你好的。”杨昌发看着媳妇说。
“嗯。”肖月笑着点点头“你可不许帮她硝。”
“放心,他们都不知道我会硝皮子。所以不会来找我的。”
“那就好。”
“你就在屋里吧,我出去把剩下的弄完。”
“嗯,好。”
杨昌发出去之后,肖月也没有什么事情,昨晚没休息好她就去炕上躺着了。
第十一章 小两口赶集
地里的庄稼可以收了,整个临水村进入了秋收。
杨家的地不少,水田5亩种的是水稻,旱地有6亩小麦、玉米、糜子各种了2亩,还有8亩的沙地种了3亩的红薯,3亩的花生,2亩的黄豆。
所以秋收的时候全家除了吴氏都是要下地包括念书的杨昌富,毕竟这粮食是明年一年的口粮还可以卖一些,肚子填不饱什么都是空的。
这一点肖月觉得杨老爷子做的挺好,以前看小说时书中经常是读书的人不下地,结果弄的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杨昌富是下地不过干的都是轻省些的活。
收水稻的时候杨老爷子和三个儿媳割,他在后面捆,杨昌贵和杨昌发挑到晒谷场,忙活了5天才把所有的水稻收割完弄成了谷粒装在麻袋中弄回了家里,以后吃的时候就只要脱了稻壳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