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台既明 第18节
干嘛?
一个领导总不至于对下属落井下石,那就是假惺惺地关心她?
然后呢?装作慷慨地施恩、接着顺理成章地把她骗上床?
冷笑浮现在眼底,尹孟熙直接按灭了自己的手机,转头时正撞上姚安琪胆怯的眼睛——小姑娘估计也看出来她生气了、还以为是自己刚才跟别人闲话才惹得尹老师不高兴,怕得脸色都白了。
尹孟熙吸了一口气,心被这个小朋友磨软了——其实她哪里有错?是她这个尹老师不好,倘若她能更得势一些,就不会让这个踏踏实实做事的孩子被人嘲讽奚落了。
“没事。”
她对姚安琪笑了笑,从后排伸手到副驾驶拍了拍小女孩儿的肩膀。
“我们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到了学校,还是先去文学院的办公楼。
跟肖至约的时间是下午两点,上午他们要先采一位教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女教授,大概四十多岁、姓张,人很随和,即便外貌并不出众也依然让人觉得很美,大概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今天图书馆有活动、暂时用不了,”张老师很和气地跟他们沟通着,“陈老师跟我说可以去小红顶用学生剧场,你们看方便吗?”
尹孟熙在前两天跟肖至通话的时候就知道图书馆场地的问题了,但她没想到文学院给协调的新场地会是小红顶,一时间也愣了一下,神情有点迟疑。
“有什么问题吗?”张老师看起来有点担忧,“小红顶的场地不符合拍摄要求?”
怎么会?
尹孟熙回过神来,赶紧回答:“没有,很合适的。”
于是他们一行人就坐着学校安排的观光车去了小红顶。
“小红顶”其实是个昵称,那幢建筑真正的名字是“学生艺术教育中心”,两层高的小楼,同样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落成,因为顶是红砖制的、所以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都叫它“小红顶”。
据说去年这里刚刚翻新过,从外表看虽然还很古朴,但进门后所有设施都是崭新的,有可以供学生租借的琴房、活动室,一二层还有一个打通的小剧场,大概可以容纳三百人上下,就跟外面正儿八经的剧院差不多,非常高级。
“哇……”
姚安琪一进小剧场就忍不住两眼放光,背着包在阶梯型的观众席走上走下,还穿过舞台跑到后面去看了后台,见到了blingbling的化妆间和道具室。
“a大也太强了吧……”小朋友一直啧啧感叹,“一个学生活动空间都这么高级的嘛?感觉都快跟咱们台里一些演播厅差不多水平了……”
的确。
他们学校一直很重视艺术教育,各种教育部拨款和校友捐赠也很多,为了优化学生体验下了不少血本,硬件软件都没的说。
张老师笑眯眯地跟他们聊了一会儿学校的艺教方针、看得出也对a大的发展现状十分满意,作为老师她很骄傲也很有幸福感,眼中的光采平和又安宁。
多好啊。
离开校园在社会上浮沉的人……又有多少能有这样的福气呢?
两个半小时以后访谈结束,时间是十二点三刻。
张老师离开了,文学院的行政陈老师贴心地给他们订了工作餐,不仅亲自送过来还陪他们聊了一会儿,说:“肖老师下午要听个答辩,两点不一定能过来,不过最多晚半小时,辛苦几位等一下……”
这没什么关系,毕竟上次换灯的事他们也让他等了半小时,这样一来一回也算公平;尹孟熙点头说好,陈老师就又讲了一些感谢的话,随后又建议:“几位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在学校四处转转,有什么需要随时跟我说就行。”
去校园转就不必了,但小红顶内部还是有很多可看的东西。
饭后姚安琪就兴致勃勃在小楼里转起来了,尹孟熙本来不想去逛,但她如果留在小剧场里坐着、魏驰就会一直试图凑过来跟她搭话,这小孩儿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死心眼儿,昨天刚被拒绝、今天就又满血复活围着她打转,而她已经不想再次面对这种尴尬,于是只好跟姚安琪一起在楼里四处逛。
一、二楼之间的大楼梯做得特别有艺术性,硕大一面墙上都是往届学生在小红顶内做活动的留影,话剧演出、歌会、乐器展演……林林总总生动丰富;姚安琪特别感兴趣,一张一张凑在跟前认真地看,看着看着忽然发出一声“咦”,指着其中一张照片惊喜地说:“这里面的帅哥是不是肖老师啊!他真的好好看……当年怎么没有星探去挖他做演员啊?”
魏驰本来是吊儿郎当跟在尹孟熙身后的,此时一听姚安琪提起肖至就忍不住“嗤”了一声,脸色很臭、一眼也不想看的样子;却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又听姚安琪有点不确定地继续说:“最旁边这个女孩子……尹老师,那、那是你吗?”
作者有话说:
接下来三次元有点事情会掉线,所以把这几天的更新一把子放上来了,下次更是周二吼~
第22章 采编
姚安琪说的那张照片是尹孟熙大一下学期跟着a大剧社一起在小红顶拍的, 而在那学期到来之前她还经历了一个非常糟糕的寒假。
——而那当然都是因为肖至。
在见到唐霏之前,她原本以为自己跟肖至已经有了一点进展,至少他已经意识到了她的存在, 或许还对她有一点不错的印象;她甚至还傻里傻气地想要对他表白, 那天在篮球场边抓在手里的水就是冲动的铁证, 好在最后并没有送出去,免去了一场令人痛苦的尴尬。
唐霏……
尹孟熙也是到后来才知道, 这位漂亮的学姐是文学院08级的学生, 还是a大副书记洪丽的女儿,而肖至的母亲是学校历史系的教授, 过去跟洪书记是一个院的同学,两家人是世交, 肖至和唐霏小时候更一起在a大家属院长大, 是正儿八经的青梅竹马。
这关系……
他们太熟了, 熟到完全可以自由出入对方的生活,那学期唐霏从日本交流回来以后就一直出现在肖至身边,会在南体篮球场边看他打球给他递水, 会在贾先生的课上光明正大地跟他坐在一起, 甚至会在图书馆跟他一起自习——所有需要尹孟熙小心翼翼用心经营才能抠出来的与肖至见面的机会她都能轻松拥有, 那么自然而然,那么毫不费力。
……于是尹孟熙生平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遗憾和委屈。
她没经历过这种事、不懂得其中的复杂和曲折,只能片面地将恋爱中的追求和学习里的竞争做类比, 譬如考试排名次, 如果她想考上a大那就要拼命努力, 高考的时候考出一个比其他人都要高的分数, 那么她想要的东西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属于她, 公平又简单。
可现在不一样了, 她输在了起跑线上,在她看到他并喜欢上他之前的二十年另外一个女孩子就已经跟他认识了,他们一起陪伴对方长大,甚至彼此的父母也有亲厚的关系,说不准早就有意愿给他们安排娃娃亲。
——她拿什么去争取呢?
她只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家在不知名的南方小城,父母的学历只有大专和高中,不像他们一样出自优渥的高知家庭,更糟的是她跟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缘分,只是她曾偷偷地喜欢过他,而他一直不知道而已。
假如这真的是一场考试,那么在她努力踏入考场提笔答题之前,别人已经从容不迫地提前交卷了。
……所以那学期的最后她就不去图书馆了。
不仅不去图书馆,上贾先生课的时候也会尽量低着头不往前看,以免不小心看到他跟唐学姐坐在一起的背影心里就泛起一阵酸和一阵疼;坚持了没有半个月,期末季正式开始了,所有课程都陆续结了课,剩下的只要考试和交论文。
贾先生的课是论文课,写完以后投递到先生的信箱就可以,她写了也投了,接着认认真真参加完了所有的考试,在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就这样宣告了终结,可以拖上箱子离开a市回家过年了。
回家么,所有第一年离家的大学生都会盼着,在学校被适应期折磨得各种不舒坦的半大孩子没有不想家的,可等真的回去了又会感到一些落差——他们的家乡太狭小了,从家门出去以后也不知道该到哪里玩儿,小小的城市好像只跟a市一个区一样大,那么闭塞又落后。
尹孟熙同样要经历这样的变动。
以前她从没有觉得自己的家乡有什么不好,这次回来却突然感到了它的狭小,生活在这里的人也许的确能过得安逸,可拥有的发展机遇却同样有限;回到熟悉的家里,透过小小的窗子看着外面这个小到还没有被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城市,她依然还是会不可避免地想到a市、想到她好不容易才考上的全国顶尖的大学,想到在学校里认识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们,以及那个突然出现在她的世界里、然后又很快退得很远的……他。
怎么说呢?
就……挺无力的吧。
他们就这样断了联系。
他的q丨q说说一直没有更新,更不可能主动给她发消息,那段时间两人唯一的关联就是她在查成绩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宋代文学源流课得了一个a——贾先生这样的大教授早就不会亲自看本科生的论文了,这是作为助教的他给的分。
……多少算是给了她一点安慰。
开学以后依然没联系,她也因为得知了唐霏学姐的存在而有意识地避开他,文学院的课绝不会再选、图书馆的文学艺术书库绝不会再去,甚至连校医院和南体都有点不招她待见,每次经过都要低着头。
——却没想到后来转来转去还是碰上了。
那学期她在团委艺术团竞聘了部长助理,“升职”后接手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校庆系列活动的追踪报导;带她的部长许嘉怡也是新闻学院的学姐,负责宣传团委下属社团的系列活动,他们部门内部盘了一下,一致认为a大剧社的献礼话剧是重中之重。
a大剧社是全国大学生剧社中的翘楚,每年都会在大艺展上拿奖,在全校所有社团中地位很突出,每年从团委这儿得到的经费也比一般社团多;据说今年他们要做一个原创话剧,全部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完成,主线就是围绕着a大的建校历史展开叙事,目前剧本已经写完送到学校去审了。
“这可是个大活儿!”嘉怡姐摩拳擦掌、非常有干劲,“我听在校办挂职的学长说,校长和书记都对剧社这个话剧非常感兴趣,等到了公演的时候宣传部还要邀请校外的媒体做公开报导,咱们分到这条线可是走了运了!”
“我建议,咱们就给他们做个跟踪式全记录,从招幕演员开始采,整个排练、定妆、前台、后勤……方方面面都采到,中途给他们预热几波,公演之后再出个小纪录片,绝对高端大气上档次,孙老师该给咱们部门评优了!”
一顿安排猛如虎,把底下一群大一的小孩儿都鼓动得踌躇满志。
“这样,嘻嘻、雨珊、石头,你们大一的去跑现场,具体工作就由嘻嘻主要负责,正好你明年留任要升部长,积累一些工作经验,”结果一转头嘉怡姐就开始分锅了,“大概两天出一篇通讯稿我们做基础报送,然后一周出个周报、稍微正式点的那种,报到老师们那里好看。”
大一上学期尹孟熙也参与过不少工作,但都是跟在学长学姐们后面打下手,这回倒是第一次真正由自己负责一项具体工作,挑战性挺强、压力也不小,但好在她自己感兴趣,因此也没试图甩锅,直接答应了:“好的嘉怡姐。”
剧社的社长姓郭,叫郭跃,是文学院研一的学长,尹孟熙一听到这个信息心里就跳了一下,想着这位学长跟肖至是同班同学,两人大概率是认识的。
那天她们几个团委的记者要去跟剧社对接,地点直接约在了小红顶——他们剧社的排面太大了、日常彩排都可以用学生剧场,这里借一天费用可不少,经费都得团委担着。
郭跃学长人很和气,亲自从排练厅出来接她们,三月初的早春天气还冷呢,他却只光脚穿着一双拖鞋,头发乱糟糟的,看上去多少有点邋遢。
“团委艺术团的学妹是吧?”他很热络地跟她们打招呼,“赶紧进来吧,外头太冷了……”
尹孟熙是现场工作的负责人,自然要跟剧社这边做好对接,进门之后她就主动对郭跃做起了自我介绍,说:“郭学长你好,我们是团委那边过来做宣传采编的,我叫尹孟熙,11级新闻学院,这是我的同学陈雨珊、陶石,之后我们三个会每天轮流过来做跟踪采访。”
“好好好,好说好说,”郭跃点头答应着,“害,其实也不用天天来,你们团委就是太认真,其实日常排练没那么多可拍的,每天也就一个样……”
说完,又念了一遍尹孟熙的名字,眉头皱起来,神情有点怪异地问:“咱们之前是不是认识啊?总觉得你这名字我在哪里听过……”
尹孟熙听了这话一愣,倒不记得自己跟这位学长有过什么交集,对方也没多纠结、想不起来就不想了,转身领着他们往学生剧场的门走,边走边说:“你们要拍就拍吧,不过我们演员还没定,这几天主要在做形体训练,最多也就能采访个编剧,正好今天他也在……”
说着,剧场的门已经推开了,里面只有舞台灯是亮的、台下观众席就暗得多,剧社的成员们在偌大的舞台上围成一个圈,跟着一个看起来三十多岁的男老师在练形体,一群人像跳大神、看起来很有趣,立刻引得石头咔咔咔拍了好几张照。
郭跃没管他们,就趿拉着鞋站在舞台上四处张望,找了好半天才在黑漆漆的观众席上找到人,立刻招了招手,大声说:“肖老师上来一下吧,团委来人要做采访,您这个编剧受累顶一顶——”
……“肖老师”?
仅仅一个姓氏就足够撩动人的心跳,谁也说不清那时尹孟熙心里是怎么想的,只是当她怀着难以置信的心情跟着郭跃一起转头向观众席看去、看到那个已经整整两月未曾见过的人正慢慢从座位上站起来并向她走近的时候,那好不容易才被她按下去的悸动就再次以令人无奈的顽强死灰复燃了。
……真是孽缘啊。
尹孟熙有些绝望地想。
第23章 光影
“来来来, 认识一下——”
郭跃带着三个大一的小孩儿一起下了舞台,迎着肖至走过去。
“这是我们这个戏的编剧,文学院研一的肖至——应该都认识吧?”他扭头介绍着, 口气像是与有荣焉, “这位可不好请啊, 得亏跟我还有点室友情,我求了人一学期才松口。”
学校里有几个人会不知道肖学长呢?别提各种校媒cue了, 就是表白墙上都能一周见三四回, 雨珊和石头点头如捣蒜、都有点小激动,咔咔又是两张照片。
“这三个学弟学妹是团委的, ”郭跃又转而对肖至介绍起来,“之后会跟全程拍素材, 孙老师那边说要做个小纪录片——名字么, 叫、叫……”
卡住想不起来了。
雨珊和石头也没指望他记住, 直接自己又自我介绍了一遍,尹孟熙同样跟在后面顺了一句;肖至跟石头他们两个点了头,轮到她的时候也一样, 只是额外加了一句:“我知道。”
这话让她噎了一下、喉咙有点干, 旁边的郭跃倒是“咦”了一声, 问:“你们认识?”
尹孟熙心又一跳,不知道为什么隐隐有点期待他的回答,他却没接这句话, 只是目光落在她身上, 问:“今天就要采访么?”
她没想到他会跳过郭学长直接来问她, 直觉上有点慌, 好在回答的时候还算有条理:“看学长们方便吧——我们第一天来也可以先熟悉情况, 之后再开始具体工作。”
他“嗯”了一声, 不知道是不是赞同她的话,过一会儿又扭头看向郭跃,漂亮的侧脸在观众席黯淡的灯光下显得特别深邃,得天独厚的浓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