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永乐郡主
鲁王纳庶妃的第二天下午,太子妃入厕时滑倒,被提前送进了产房。傍晚,太子妃提早二十天,生下一女,而后大出血,经太医全力救治,保住了性命,只是元气大伤。
洗三这天,晏萩去东宫时,太子妃还卧床不起,脸色腊黄,眼中有泪,晏萩掏出帕子帮她拭泪,“可是身子不舒服?”眼角余光瞧见太子妃手中攥着块湿了大片的帕子,眉尖微蹙,出什么事?
“没有不舒服,潇潇,你坐。”太子妃努力地想要撑起身子,坐起来。
“你别动。”晏萩按住她,顺手取下妙莲师太给她的那串念珠,戴在太子妃的手腕上,“这念珠据说供在佛前数十年,戴着,能保平安。”
“潇潇,这个我不能要。”太子妃连取下念珠的力气都没有,一句话说完,不停的气喘。
晏萩握着她的手,“我的身体已好,不需要它了,而你现在正需要它,佛祖会保佑你的。”太子妃本就相信这个,让她戴着念珠,可增强她的信念,“这可是我的一片心意,你不可以拒绝。”
“谢、谢谢。”太子妃感激地道。
“不要谢谢,要把我放在心尖尖上哟。”晏萩娇声道。
太子妃嘴角微扬,轻轻一笑,“你一直在我心尖尖上。”
晏萩和太子妃又闲聊了几句,嘱咐她好好休息,使了个眼色给旁边伺候的宫女,率先走了出去。到殿外,晏萩问跟着出来的宫女,“在我来之前,谁进来看过太子妃?”太子妃身体没事,那就是有人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才让她落泪的。
“是李夫人,太子妃的母亲。”宫女答道。
晏萩皱眉,“除了她,还有什么人?”
“就李夫人一个。”宫女答道。
太子妃母女之间的问题,晏萩就不好多管了,“好好照顾太子妃。”
晏萩没有去找李夫人,李夫人却来找晏萩,“潇潇,你和太子妃关系好,我有一事要托付于你,还请你答应我。”
晏萩心里咯噔了一下,有不好的预感,“夫人有什么事,还请明说,若能帮得上忙,我一定忙。”帮不上的,那就不好意思啦。
“你一定可以帮得上忙的。”李夫人拉着晏萩的手腕,“太子妃这回又生了一个女儿,还把身子给弄坏了,只怕以后是生不出儿子来了,你帮着劝劝她,让她从家族里选一个女孩儿进东宫,也好帮衬帮衬她。”
晏萩这下知道太子妃为什么伤心落泪了,眸色微冷,“这是夫人的意思,还是李氏一族的意思?”
李夫人没有听出晏萩语气里的不悦,答道:“这是大家的意思。”
“也就是说李夫人也赞同这个作法,是吗?”晏萩声音低沉,气死人了,哪有这样往自己女儿心口捅刀子的亲娘?
李夫人觉察到晏萩生气了,辩解道:“我们这也是为了她好,她就峦哥儿这么一个儿子,独木难支。她的族妹进了东宫,若是能生下儿子,对她对峦哥儿,都是一份助力。”
晏萩被她这话气乐了,“夫人不觉得这话,实在是太可笑了吗?夫人也有庶子,请问夫人,您的庶子给了您的嫡子多少助力?”
李夫人无言以对。
“峦哥儿是太子的嫡子,太子生再多的儿子,他们身份都不及峦哥儿尊贵,没有人能越过峦哥儿,峦哥儿也不需要您说的那份助力。更何况,那未必是助力。”晏萩冷笑一声,“李夫人,若真让李家再送一女进东宫,对太子妃是百害而无一利。”
李夫人惊愕地看着她,“怎么会?”
“夫人的忙,我帮不了。还请夫人记住,太子妃是您的亲生女儿,她需要的是您的宽慰和劝解,而不是雪上添霜。”晏萩恼火地拂袖而去。
李夫人呆站在原处,长吁短叹一会,才慢慢地往后殿去。
拐角处走出两个人来,一个是长乐郡主,另一个是唐峦。晏萩和李夫人的对话,姐弟二人全都听见了,神情略显复杂。
“荣福姑母才是真正为母妃好。”唐峦轻声道。
长乐郡主默默地点了点头。
“李家,哼。”唐峦不屑地冷哼,李家的用意,他心知肚明。
长乐郡主看着李夫人的背影,“李家是我们的母族,也仅仅是我们的母族,日后给予应有的尊荣就够了。”
这“仇”姐弟俩都记住了,等唐峦登基称帝后,他虽依例加封了母族,但并不亲近,终其一朝,李家人的官级都在四品以下。李家没能因为他这个皇帝,成为显赫一时的家族。
太子妃还下不了床,沈皇后这个祖母在宫里出不来,依照礼数本该由李夫人这个外祖母抱小婴孩出去,但是长乐郡主不同意,“我已长大,可以护住弟弟和妹妹,就不劳烦外祖母了。”
“没什么劳烦。”李夫人伸手要去抱。
长乐郡主避开她的手,抱着婴孩往外走,李夫人愣了一下,忙跟了上去。到了前殿,众女眷见是长乐郡主抱着婴孩,眼中的异样神色一闪而过。
过了一会儿,宫里的赏赐到了。圣上照旧赏了赤金长命锁、刻着永乐二字的小玉章,永乐就是小婴孩的封号;沈皇后则赏了暖玉葫芦、金镶玉如意等物,她还亲手做了顶六瓜帽给小孙女。
李夫人见宫里对婴孩子的赏赐跟给长乐郡主、安乐郡主的赏赐相差无几,悬着的心放下了,只要宫中没有不喜这个孩子就好。
事实上,圣上的确不是太喜欢这个小孙女,他盼着太子妃给他再添个孙儿的,沈皇后劝他,“陛下,不管怎么说她是太子的嫡女,是我们的孙女儿,是景国尊贵的郡主,您若是不赏赐东西下去,旁人会觉得您厌恶她,那些小人,只怕会往死里作践她。”
“他们敢!”圣上龙目一瞪。
沈皇后冷笑,“陛下,那些人见您不喜,为了让讨好您,有什么做不出来的?”
圣上听了沈皇后的劝,命内侍去私库里寻了合适的玉,刻了永乐二字,下赐东宫。
稳婆接过小婴儿,众女眷依尊卑长幼往金盆里添水、添物,东宫内一派喜庆,赞誉之词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