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大结局
左蓝老婆子立刻跳起来,破口大骂,什么难听的话都外面说。
但左丹秋岿然不动,等她骂的差不多了,才说一句话:“这是小江给我的,买断生恩的钱。”
跟你们有什么关系?
所有窥探这笔钱的人立刻熄了火,他们知道左丹秋是不会同意把这个钱给他们的。想想也是,如果他们拿到这笔钱,也不愿意拿出来给别人花。
还是徐徐图之吧,以后跟左丹秋打好关系,还怕以后没有什么油水?就算没有跟他借,总是行的吧。
且不说人家其余人,打的什么样的主意,对于左诗他们来说,这件事情就已经圆满解决。
事情能够这么解决,大家都很满意。
傅元之感慨:“其实岳父不算是坏人,他真的以为你们已经死了。”
左诗冷笑:“当初他就没回来找过我们,奶奶欺负我们的时候,他也没有为站在我们这边,保护好我们。逃荒的时候发生了很多事,虽然我去的时候刚刚穿越过来,跟他没怎么相处,但是在此之前,奶奶之所以敢对我娘那么不好,对我们姐妹那么嫌弃,甚至能把我们赶走,就足以说明他这个爹,平常的时候,在奶奶面前根本就没有竭力维护过我们,否则奶奶不敢把我们赶走。”
他或许不是坏人,但绝对也不是一个有担当的好人。
傅元之点点头:“是啊,确实如此。”
两人为此唏嘘了一会儿,就又回到了正常的日子。
傅元之的假期过完,很快就去了户部上朝。
上朝的第一天,就接到了皇帝陛下的命令,要求他在接下来的两年之内,把大为朝的税收翻一翻,五年内翻两番,如果做不到,就让他从互不相数的位置下滚下来,如果做得到就让他升级做首辅,他会拍案为看着傅元之,随时调查。
皇帝陛下,这一下子把所有的人都惊呆了,这个要求简直是不合理,他还当着全大魏官员的面提出,完全不给傅元之拒绝的机会。
大多数的人都在中暗乐:看来傅云之生的太快了,皇帝已经对他起了猜忌之心,正想把它正想方法把他搞下来呢。
想也知道,这个要求是多么的不合理,镇国公嘴巴动了动,站出来:“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
“有何不妥?这是皇命,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傅元之,朕给了你任务,你可一定要完成,不要让朕失望啊。”皇帝意味深长的看了朕国公一眼,然后把目光投向傅元之。
“是,陛下。”傅元之躬身领命,“我想跟陛下商量一下,如果腹部要有什么动作,陛下得配合,不然的话,我不能保证能达到地下的要求。”
他得提条件呀,如果让他单枪匹马的去,不给他权限去做那些赚钱的事情不让他发展经济,那么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到这个条件,他还不如现在就辞职了。
“行,朕给你便宜行事的权利,只要不违法,朕都同意。”
有皇帝这句话敷衍,这就放心了,等大臣们都下场了以后,傅元之留下来,跟皇帝说了自己的计划,晒盐,开展海上贸易……
“这个事情就交给你办了,安慰会把你做的那些事情,全部都事无巨细的都告诉朕。”
傅元之领了命令,回到家后把皇帝陛下的操作告诉左诗。
总是忍不住吐槽:“他就知道压榨你。”
可能是看傅元之表现太好了,把所有的事情都做的这么好,又知道他有很多赚钱的法子,现在把他弄到户部,就想把国库弄得富裕起来。
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但是在这个古代,他们还没有办法拒绝。
算了,好好干吧。
时间过得飞快,傅元之在户部,策划了开展海上贸易,设立了广州,泉州,琼州等海上贸易点,吸引外国人来中国做生意,贩卖丝绸,茶叶,盐,玻璃,镜子,糖……
打通了海上的航道,每到一个地方都修路,大肆修建基础设施,把朝廷的生意做遍全国。
不仅如此,他还搞集资、拍卖,加收商税,减低盘剥,把各地的黑暗势力,全部都打压了一遍。
手段雷厉风行,效果立竿见影。
一些想要偷鸡摸狗,投机取巧的世家,被他搞得人心惶惶。
每到一处,这星期一片腥风血雨把这些想要背后搞事情的世家,全部都拉下马,所以傅元之这几年的名声不是很好。
朝廷的一批官员恨他,一批官员佩服他,一批官员拥护他,但基本上大多数的百姓都是交口称赞。
因为世家兼并的土地,被傅元之收回来,上缴国库,重新分发给百姓了。
各种人头税,赋税徭役,能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减少,而且朝廷对他们越来越好了,他们的手里有钱了,日子就过得更好了。
这五年是大魏朝飞速发展的五年,大魏为经济崛起的五年,为昭明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年后,皇帝亲自下令,把傅元之提为大魏朝的首府,那一年傅元之三十五岁,成为大魏朝最年轻的首辅。
“没想到你这么年轻就成了首富,今年才35岁,那你说皇帝什么时候才会让你退休?”左诗问。
“不知道,不过我会努力退休的,手底下那么多人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交给我来做,以后必须给我提高效率,谁要是敢拖后腿,把事情丢给我来做,我就把他撸了。”傅元之道。
总是忍不住哈哈大笑:“你这个首府有这样的觉悟,那你离享福就不远了。”
傅元之笑道:“是啊,我这么努力往上爬,不就是为了享福吗?我就想别人不能随便决定我的生死,安安心心过日子,没有那么多事儿。你不是跟我想的一样吗?现在,我们终于能够过上这样的日子了,真好。”
总是笑道:“是啊,真好。”
大魏桥在复原之的建设下,逐渐走向辉煌。
傅元之和左诗相互扶持,一路相依,一生为大魏朝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子女,也在两人的教导之下成才,成为朝廷的栋梁。
这一世,两人活到了八十多岁,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躺在院子的躺椅上,双双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