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举双手双脚赞成
一年很快过去,武哥儿除了写了两本医书外,顺便把故事的结尾做了完结,写了个前序,又写了个后续。
故事本一写好就送给老太妃过目。原稿又由阿渭重新抄录装订成册。武哥儿把自己整得跟前世里一样的忙,根本没有时间寂寞和绝望,也根本没有人知道他在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
这一年内,武哥儿除了偶尔和阿渭到老铁匠铺子里,找他帮自己打点什么之外,其他时间基本就不怎么出门,藏书阁也很少去。
第二代听诊筒打制完工,和第一批手术器械相同时间一起交付。老铁匠厚道,他说这次的听诊筒价格优惠,就不收五哥儿的工费,因材料贵这个不好少给点材料钱就是。
老铁匠铺的储物间很昏暗,老铁匠打开了靠后院那堵墙的窗子,一抹光线透进来视物好了许多。储物间不大很空,几个搁物架基本都空着。
老铁匠从搁物架上搬了一个小箱子下来,手术器械就装在这个小木盒子里,大大小小摆列得非常整齐,表面散发出水银的亮光明晃晃的,看起来和前世的器械相比不差什么。验收合格后武哥儿很爽快地支付了一千两进度金。
武哥儿爽快的利落劲儿让几位老工匠动力十足。
因为收的定金足,进度金也足,他们有更多的银子购买材料储备。两个月以后,第二批手术器械也交付了,这次一共支付了银子九百多两。
因为老工匠们赶了进度提前交货,又帮武哥儿省下了大几十两银子的工费。武哥儿觉得这些工匠很是上道,心想也别亏了人家,就根据常例,老工匠们的做工满意且提前交货,每人额外又打赏了十两银子。
工匠们收到打赏非常高兴,都说这少年很会做人,人情世故做得滴溜溜的周全,看到很是欢喜。几人一个个地打躬作揖谢了又谢,都觉得自己这番辛苦忙碌没有白白忙活,起码银子没少挣,然后几人拿着自己的那份分成各自去了。
皇家公子哥儿自有皇家的气派,武哥儿自小接受老太妃的教导,自然知道要如何维护和注意庆亲王府的体面,不能少的绝不要去少,比如打赏的事情。
离开铁匠铺字前,武哥儿便又嘱咐老铁匠帮自己保管好这套手术器械,等自己需要的那天来取,并另外给付几两银子的保管费,这才带着阿渭出了铁匠铺。
……
眼下有一件事情,那就是牧云盛从弘文学院毕业了。牧云盛如果不打算继续读书或者谋求职业,按照牧云堡的规矩,要外出游历锻炼磨砺。
按理牧云盛都二十出头的人,早该成家立业的,那些和他一般年纪的青年,早就孩子生了好几个。
他却因为一直在读书,人又好强非要拿个弘文学院的学士证书,又没有武哥儿这样的天赋,所以武哥儿都拿了学士证好几年了,他才拿到。这样也很好,他好歹也是知名学院修过学的学士,如果要举仕或者在学院任职,也是有资格了。
这事老堡主问现任堡主牧云合硕,盛哥儿的事打算怎么操办,牧云合硕认为老爷子在上,自然以老爷子的意见为标准,此外就说问问盛哥儿有什么意见。
于是老堡主就找来牧云盛,牧云盛自己也拿不出什么意见,就说由堡主爷爷拿主意。老堡主又派人来找武哥儿去他那里一趟。
武哥儿跟着人来到老堡主的正堂,拜见老堡主后在一旁站立。老堡主对两人说道:“按照牧云堡的传统规矩,你俩应该外出游历一番,磨砺心性锻炼能力。当然你们要听清楚,是应该不是必须!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被拘了这许多年的牧云盛和武哥儿,听说可以到外面游历,见识一下,当下表态:“我举双手双脚赞成!”并高高举起了双手。武哥儿还意思意思了一下将脚抬了抬,表示脚也举了起来。
老堡主见武哥儿这孩子那种淘气任性的样子,觉得很符合自己的心意,事情就这么确定了下来。
武哥儿听老堡主说牧云家族的传统,年轻后辈或冠礼前要例行惯例外出游历,漂亮的眼睛里散发出小老虎那样的光芒。
从老堡主的院子出来后,他先来到老太妃的正屋中,见老太妃正指挥着丫头往里屋抱盆景,恭恭敬敬地跪下叩了几个响头后,然后才站到旁边,等老太妃示下。
屋子里的盆栽都摆放好以后,老太妃将一干下人打发到外面院子里去,这才在正堂的太师椅上坐下,面朝武哥儿说道:“外出游历,那是要吃苦头的,可不如在家里有人伺候舒坦。”
她知道武哥儿今儿磕这个头必是有事相求,记得那年听说要学武,他也是这样磕头的。后来练武练成那种惨兮兮的模样愣是没有叫过一声苦,偷哭过一次,喊过一声痛。
武哥儿一脸兴奋的光芒,眼睛里带着深深的祈求望着老太妃,就等老太妃松口。
“按我的本意,我是不愿放你到外面游历的,你虽在牧云堡长大,但你毕竟是穆如子孙,皇族血脉不容有事。”老太妃微笑着说道。
武哥儿满脸堆笑,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心里却盘算着,怎么说才能打动老太妃。若是自己还小抱着祖母撒个赖皮,或者狠命地亲一口,兴许就准了。如今大了不太好使用以前的法子,老法子被识破了兴许就不管用了。
想了有一阵,武哥儿决定实诚说话:“孙儿从小就没出过远门,对外面有些好奇,但更多是想看看各地风土,增闻广识。”这话潇洒地总结为一句,那就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也曾是很多年轻人的思想或者说是豪情壮语。
武哥儿的话说得实在,似乎无可反驳。但老太妃依然微笑着说道:“你父王来信说过,过一段时间可能就要接你回京都,那时候你不就出远门了?”
“回京都后在父王眼皮子底下,可不如在河中自在了,孙儿猴惯了,祖母多疼些孙儿吧?”
“你这么猴急着外出游历,是不是在嫌弃我这个老太婆了?”老太妃打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