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唐三不叫唐三
历经十个月,行走万里路的武哥儿和牧云盛回来了。一辆三匹马拉的大车和老周头缓缓地走进了牧云堡。
穿过堡前的牌楼时,马车稍微停顿了一下,牌楼上那四个熠熠生辉的大字仿佛恣意纵情,龙闯天宫。
武哥儿掀开了车帘,露出一张漂亮的脸,长长呼出一口气道:“这一路给磋磨的,还是家里的味道好!”
十个月前,武哥儿带着“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的美好的憧憬,踏上了游历的征途。
然后他们在天岱的版图里走了一圈,医治了好些人,打了几场架,说了几场书,写了厚厚的几摞游记,听过一些故事,见识过天岱最为无奈的腐败,听过江海奔腾的波涛,如今游子回来了!
“少年携手游历回,满面尘色衣衫薄。”少年老成的脸上又多了一丝风霜。这种感觉,不仅武哥儿和牧云盛感觉自己变了,感到牧云堡的世界太小了,连陪伴游历的吴老头和老周头都觉得,此番游历大开眼界。
马车缓缓驶到了牧云盛家的门口,将牧云盛送下车后,马车又缓缓驶到了自家府前。
站在门口的仆人见到了自家的马车,兴奋地朝门内喊道:“武哥儿回来了!武哥儿回来了!”然后就听见侧门“吱呀”一声,里面的下人们都迎了出来,齐齐上前来搬武哥儿的行礼。
仆人扶着武哥儿的手让他从马车上下来,双脚落在地上,武哥儿眼睛就开始寻找阿渭的身影。
“阿渭怎么没出来迎接我?”武哥儿问道。
穆如府中的下人们,其实都很喜欢这个不拿架子的哥儿,想到他在家时种种有趣的事情,还有他一屋子的发明,一张阳光干净的漂亮脸蛋,就连他的淘气在他们眼里,都是优点。
武哥儿外出游历的这段时间,府里的下人们都在念叨:哥儿如今怎么样了?有没有受苦?路上安不安全?都恨不得自己替了哥儿受苦。
很快,马车里的东西全搬进了武哥儿的房间,武哥儿在二门前看到阿渭候着,她接过武哥儿手里的东西,一回到屋子,便开始为武哥儿准备洗脸的热水。
武哥儿弯腰洗了把脸,擦了擦手,将毛巾递给了阿渭,就朝老太妃的正屋走去。
老太妃在这个屋子里住了十多年,虽然这是穆如家在牧云堡的临时居所,老太妃已经习惯了这府里的布置。
牧云堡中的人都很奇怪,庆亲王府的老太妃,这位年纪不是很大却是德高望重的皇族成员,竟然陪着一位皇族子弟,在牧云堡中一住就是十多年。且京都那边也少有传说,要求这位老太妃返回京都,这事无论如何都是说不通的事情。
直到一个月前,庆亲王爷派了王府的护卫队,一行上百人的精卫队伍举着王府旌幡,浩浩荡荡来到牧云堡外驻扎下来。护卫首领手里拿着庆亲王的亲笔手书要求面见老太妃。众人才见识到,庆亲王府老太妃的威仪。也才知道老太妃要离开牧云堡了,武哥儿要说亲了。
武哥儿来到正院前,先正了正衣冠,这才好整以暇地走了进去。
今天这时刻,老太妃正陪着京都来的护卫首领说话,虽说是护卫首领,职位上还是属于庆亲王府的私兵。在地位上仍比不得皇帝陛下钦任的武职,那是拿朝廷俸禄享受品秩待遇,两下一对比便有云泥之别。
武哥儿向老太妃行过见面礼,目光看向了一旁坐着的护卫首领,正不知道怎么称呼,只简单行了一个正式礼。
老太妃笑着说道:“这就是小七,今儿个刚游历归来!”又偏头对武哥儿说道:“你父王来信了,派唐统领来接咱们回去,你好好收拾一下,这两天就启程。”
武哥儿旋即一想,在崂山的时候老吴就说过,这次回来估计就要去京都,却没想到这么快!
为什么老吴知道得这么多?
那边唐统领站了起来,行了一个行伍中常用的军礼并高声说道“庆亲王府府卫首领唐三参见七公子!”
声音如雷声大作震得耳朵嗡嗡作响。
这就是行伍纪律了,谁要说话如蚊子哼哼唧唧般地哼出来,不仅影响士气还会被人笑话娘儿,有胡子的阳刚热血男儿,怎能接受这般侮辱。
其实,唐三不叫唐三,他的本名叫唐凤娥,就因为名字娘了些,小时候常常被人喊作娘炮,入伍时心一横改成唐三。本也是家里老三,这样也不算是数典忘祖。
按照天岱规制,庆亲王府可设置府兵治军,上限五百,上设将军一职作为统领,主要负责亲王出入安全和王府警卫,战时召集作战。
作为统领一职,由朝廷军队拨付而不是委派,拨付给王府的将军和五十或一百的士兵,基本就是王府的私军了,以后不受朝廷军队节制,但要随王爷外出作战。
底下士兵则是由统领在民间征召参加军训,就当前庆亲王府军制满编率不到六成,也就是说负责王府守卫的府兵不到三百。
只有这些兵力,一是庆亲王不想豢养这么多私兵招皇帝陛下猜忌。二是养兵需要钱,就目前王府的军力而言,这些兵力负责安全保卫工作还是够了。
武哥儿看见说话如同洪钟敲响的唐三统领,心底热血上涌。毕竟前世也参加过军训,也是听过那些士官响亮的号令声。这一世既然有这样一位统领站在眼前,他还是愿意喊上一句“唐将军”!而且以后需要对方帮忙的时候多着呢!
武哥儿双手搀扶着唐三的手臂,眼里满是笑意,这个少年的笑容从来都是那么令人舒服。
“今后有劳唐将军了!”武哥儿笑里藏刀,却是笑得那样灿烂。
老太妃坐着那辆王府豪华大马车缓缓驶出了牧云堡,当头一骑却是唐三带着三十府卫款款而行,数辆马车后便是武哥儿领着的百余轻骑紧随。那些扛旗的校尉,双手握住王府旌幡,纪律严整,浩浩荡荡而出,气势如虹。
一百余精卫铁骑缓缓走过堡前的那个牌楼,动作小心翼翼,马蹄下寂静无声,尘土不扬。这份纪律,已远远超出一般行伍百战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