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第85章
数里长的街巷,平日都不值得纵马,可此时凤玄拼命拍马,却还嫌马走得太慢。无弹窗www/feisuXS/COM宣帝下意识地一夹马腹,向着他跑来的方向迎了上去,跑不上几步,凤玄便已到了他面前。
两人同时勒马。凤玄将马镫一踢,一手抓着宣帝的衣袖轻身纵跃,在空中旋了个身,正正落到宣帝马后,紧拥住宣帝,贴在他颈后喃喃说道:“圣上无恙,圣上果真无恙,真是上天垂怜”
宣帝回身拍着他的肩背,眼角余光扫过自己带来的那些将士,不免觉着这样有失天子威严。正欲劝他莫再这么失态,但看到凤玄面上令人心酸的激动与欣喜,出口的话便换成了:“凤卿辛苦了。百越已破,朕与众将士都平安归来了,你不用再担心了。”
凤玄紧紧搂着宣帝,几乎要把他揉进自己骨肉之中,双目一眨不眨地盯着他,用从未有过的颤抖声音说道:“坊间四处谣传陛下已不幸殉难,我一直不肯相信,果然等到了今日。吾皇上秉天命,岂是那些小人的诡计可以伤害的”
凤玄这样真情流露,宣帝也不忍心再斥责他行动逾礼,就任由他抱着自己看了半天,面上一直带着安抚的笑容。直到凤玄平静些许,他才温柔地安慰道:“眼下朕正在大军之中,卿与阿仁都在朕身边,朕绝不会出事的。此处人多,待到了下处,咱们再叙别后之事。”
凤玄略略平静下来,将宣帝放松了些,却仍从背后拥着他,接过马缰道:“我带的人都在前方,是要继续赶往京师还是暂时休息,请陛下安排。”
宣帝所带的人马尚未用餐,正是要休息的时候,便随口答道:“将你的人马与朕带回的大军并在一处吧。朕还不曾用膳,暂且在城里休息一夜,明日带足干粮饮水再启程。”
凤玄连连点头,过了一阵才想起自己正在宣帝背后,再点头他也看不见,便开口答道:“悉听吾皇吩咐。”
他一抖缰绳,正要把宣帝带到自己刚才用餐的客栈,那缰绳却忽然被人扣住,一个微带寒意的声音在他身旁不远处低低响起:“凤学贤妃精通礼仪,当知后宫没有与天子共骑的道理。贤妃的马就在那边,请换马。”
凤玄转过目光,便看到谢仁那张令人印象深刻的脸庞。他蓦然想起,方才宣帝说过一句“卿与阿仁都在朕身边”,只是他初见宣帝,欢喜太过,一时没想到这个阿仁代表什么。
然而现在容不得他不想了。早在他还只是中书舍人,对宣帝并无情愫的时候,谢仁就是宣帝心心念念要娶入宫中的皇后。那时为了让谢仁入宫,宣帝强硬地抵住了满朝大臣的反对,还曾经微服出京,飞马到城外见他。
可后来宣帝还是亲自下诏送了谢仁离京。
凤玄淡然看着谢仁,纹丝不动地贴在宣帝身后宣帝的确曾经无限爱慕谢仁,可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谢仁还未入宫,而他已经能光明正大地坐在宣帝身后,何必只想着从前的事,在情敌面前不战而退呢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相对,仿佛凝成实质的刀剑,无声地往来交战。宣帝忽觉身上有些发冷,箍在腰间的手臂也紧了几分,连忙清咳一声:“咱们先找下处休息,凤卿是怎样知道宛陵王谋反的快与朕细细说来。”
一行人终于进了客栈。殷将军已培养出眼色来,先行将客栈清场,替宣帝他们安排包厢,将那三人恭送进去后,就眼不见心不乱地带着手下用起餐来。
包厢中的情况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般混乱。
因为现今国中有大事发生,他们之间这点小心思在正事面前都不值一提。进得包厢后,宣帝与谢仁坐在上下首进餐,凤玄打横做陪,将出京前听说的吐蕃东进、宛陵王谋反,和在长沙得知的宛陵王世子带兵入京之事都一一道来。
如今宣帝北伐回来,宛陵王已死,总算是少了两桩最要命的事。但宛陵王世子的行踪还未捕捉到;西北边境兵力又少,不足以抗拒吐蕃;京城与西线的情况都十分堪忧。
唯一令宣帝安心的就是朱煊亲自去拒敌。只要他在,军心就在,就算一时兵力不足,但将士一心,总不会出现不战而逃,将大片土地让与敌军的情况。至于朱煊的身份会被将士知道现在怕是满朝文武都知道了,再来担心也没用了。
宣帝极为光棍儿地满饮一碗清酒,将酒盏扔在桌上,站起身来问道:“凤卿、阿仁,朕欲令殷正回去带大军直取岷州,支援朱煊,只留这五千骑兵救京城之围,你们能不能为朕胜这一仗”
凤玄向谢仁瞟了一眼,见他双眼只看着宣帝,毫不迟疑地应了下来,便也垂头拱手,朗声答道:“为君取胜自是凤玄的本份。”
宣帝与凤玄坐得较近,本欲抬手拍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励,可才抬起手来便看到谢仁一双星眸闪动,直勾勾地盯着他的手,那手臂顿时就似有千钧重。待要撂下,又见凤玄眉间一带黯然之色,自己心里又过意不去。
他当真是进退两难,横下一条心,拿出自己上辈子哄女人的功夫,含笑在两人面上扫了一圈,从桌上举起杯来:“两位爱妃爱卿皆是朕的臂膀心腹,朕先敬你们一杯。待来日拿下宛陵王世子,平定京城之乱,朕自有重赏。”
至于平定京城之乱后要怎么赏,三人心中便有三个主意,只是眼下情势危急不便争论,凤玄与谢仁便都先谢了恩,不再多问。
用罢晚膳,宣帝先叫了殷正来,安排了西迎吐蕃之事:“吐蕃之事朕早想交给将军,只是当初朕想先解了京师之围再西顾”
宣帝便将朱煊带兵迎击吐蕃军一事如数告诉了殷正,特别提醒了他一点:如今领兵拒敌的十有是他的皇后,希望殷正招子放亮一点,到了那儿不要乱说话。
殷正对朱煊虽然崇拜无已,对朱家出的那位皇后却是满心不屑,当着宣帝面前尽力收敛,眉梢嘴角那些细细纹路还是暴露了他的心思。宣帝不必细看也看得出他那点不屑之意,但不好公开告诉殷正那位皇后就是他一心追随的朱煊,只反复盯瞩他在皇后面前要肃穆恭敬,不可有失臣子之仪。
该嘱咐的他已经嘱咐了,到了军前就任凭朱煊做主吧。
转过一天,宣帝便与凤玄合兵一处。殷正只带了五十亲卫,轻装简从地回头去迎步兵,剩下的人随宣帝指挥赶往京城。汉中离长安已然不远,日夜奔袭了几日,前哨便已潜入到了宛陵王世子驻军的范围,并活捉了一名宛陵王世子所带的探子。
那探子见了宣帝便软倒在地,结结巴巴地说:“世子并不是想造反,只是误信之言,以为陛下已在百越遭难,故而要进京吊唁都、都是奸妃淳于嘉把持朝政,囚禁太孙,欲谋不轨我、我主只是想清君侧”
凤玄冷笑道:“宛陵王谋反,意图拦阻陛下大军北归,宛陵王世子势迫京城,居然还敢诬陷淳于大人陛下,京中兵马叫我带出来不少,淳于大人与朱老将军怕是支持的艰难,我们纵不能一举拿下叛军,至少也要将陛下凯旋的消息传回京城,免叫人受了叛贼蛊惑。”
宣帝心中倒有些感慨。
淳于嘉前世结党营私,私下被人呼作奸臣;今生倒是有了几分纯臣的样子,却又这么糊里糊涂地让人当了奸妃。宛陵王世子欲行不轨,还要拿他作筏,说什么清君侧
宣帝暗自冷笑:他还不是唐明皇,淳于嘉更不是杨贵妃。他身边的人,就是有错也轮不到这等逆臣来清
他站起身来,面无表情地吩咐道:“将此人放回去,叫他将朕凯旋的消息传与宛陵王世子,朕看在他是皇太孙生父的份上,给他一个请罪的机会。凤卿,你带两千人马绕到景龙门,想法进京安定人心,朕与阿仁须从朱雀门入城。”
凤玄入城的时候,几乎就是长安最艰难的时刻。
宣帝已在南征中驾崩的消息传得漫天都是,许多朝臣都信之不疑。特别是朱煊与凤玄走后,淳于嘉将皇孙留在宫中,不使其接触大臣,越来越多的人在朝上向他施加压力,想让他放小皇孙出来听政。
因宛陵王并未公然举旗造反,淳于嘉说出他欲谋害宣帝一事时,还有许多人嗤之以鼻,以为皇孙即宛陵王太孙,他没有谋反的必要。而宛陵王世子到城外要求吊唁,被淳于嘉拒之门外后,更有人疑心他想要控制幼主,有不臣之心。若非朱煊临行时将京中兵权交与了朱淮与朱恒,淳于嘉在宫中怕是早已坐不稳了。
后来宛陵王世子陈兵朱雀门外,举起讨伐奸妃的旗帜,朝中众臣才终于认清了宛陵王的真面目自古以来打着清君侧旗号的,无有不是借此逼皇帝下台,自己登基为帝的。但宣帝生死不明,宛陵王世子又是未来新君的生父,仍是有不少人倾向迎他入城。
眼看着守城将士死伤得一日比一日惨重,朝中人心又涣散,淳于嘉终于打定主意,将皇孙叫到自己身旁,将他父祖谋反、欲图加害宣帝一事从头到底告诉了夏铖。
他双膝跪倒,向着皇太孙叩首奏道:“殿下是圣上亲选入宫,欲以继承大统之人。臣虽为后妃,在殿下面前亦是臣子之属。是开门迎接世子还是守城到最后,此事重大,臣不能代殿下决断,唯请殿下熟思之,臣愿唯殿下之命是从。”
皇太孙已经懵了,怯生生地问他:“我父宛陵王父子要谋反,那皇祖父还会回来吗”
淳于嘉长跪起身平视着他,平静地说道:“若宛陵王世子先入京城,拥立殿下登基,或是自行登基,陛下就回不来了。如今京城已阻不住世子大军了,他势必要入宫来取这个皇位。殿下若要守城,臣就陪殿下守到最后;殿下若要放世子入京,臣虽不敢违命,却也不会等到开城那一刻臣自当为圣上殉节。”
“淳于叔祖这几天不让我上朝,是因为宛陵王谋反了吗”
“臣怕殿下知道此事,心中不安。”
“我父亲要是不谋反呢我去劝劝他,叫他把皇祖父还回来。”
淳于嘉对于宛陵王世子不抱希望,但他对皇孙抱希望。只要小皇孙说一声宛陵王谋反,让将士阻他进城,士气便能高得多。若皇孙想不开反正他离皇孙最近,到时候替皇孙说话就是。
他亲手牵着皇太孙踏上城头,抱着他望向下方硝烟战火。皇太孙听着下方传来的“除奸妃”“救皇孙”的呼喊,带着点怯意看向城下那个一身金黄盔甲,坐在大军后方的男子淳于嘉将宛陵王世子的所在指给了他,并告诉他那些军士呼喊的那些话的意思。
那身影在他眼中已经十分陌生了。小皇孙看了几眼,便皱着眉头看向淳于嘉:“淳于叔祖待我很好。我也不想皇祖父不能再回来”他紧紧抓着淳于嘉的衣袖,将脸埋到他怀中:“我想皇祖父了,我不想让他们打仗”
淳于嘉将他从怀里拉了出来,站在城墙边高声问道:“殿下是想要皇祖父,想要像现在一样过下去,还是想要宛陵王世子入宫,以后再也见不到皇祖父和我们这些叔祖”
小皇孙眨了眨眼,一串泪水便落了下来:“我要皇祖父,我不想让父亲谋反,我想让皇祖父回宫”
他的声音极大,城头守军都听得清清楚楚。淳于嘉从怀中掏出手帕,温柔地替他擦干眼泪,含笑提醒赶过来保护他和皇孙的朱淮:“老将军,让众将士将皇太孙之言传下去吧”
作者有话要说:啊,等正文完结,就可以写我期待已久的番外后攻真乱传了。话说我本来打算20万完结,然后写番外的,这是怎么会拖了十万字出来的都怪肉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