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心中早有他人
宝芸担心司马长空,轻声对司马长空道:“将军,逝者已矣,还请将军保重自己才是。”
听到宝芸的声音,司马长空静了静心神。看到宝芸和孔柔有七分相似的容貌,他的心里才稍稍有了暖意。
方才的那一刻,他的心真是冷到了极点,也觉得活在这个世界上毫无意义。
“我无事,你不用担心。”司马长空缓了缓,对宝芸道。说完他又目光阴沉的看向了俞明江,造成孔柔不幸的,是俞明江。
以前为着宝芸,还有觉得自己也有错,没有不顾一切将孔柔娶回来。但是今日,他是真的动了杀心了。
他留下俞明江主要是为了宝芸,可是有俞明江在宝芸过得更加不好,那俞明江也没有活着的必要了。
说到这里,周固也被带了来。
周固对这件事并不是一无所知,更知道现在是他真正报答宝芸的时候了。若是没有暴雨,他这一条命就交代在宜城的那场地震中了。
俞明江见到周固前来,有了一丝希望。周固跟了他这么多年,自然是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的。
周固跪在了公堂上,道:“草民周固,见过杜大人。”
见到周固,张嬷嬷内心没有多少波动。看司马长空和卫捷都是站在宝那边的,只要宝芸胜了,那她的命就保住了。
而司马长空和卫捷站在宝芸那边,宝芸又怎么可能输呢?
杜明见司马长空和卫捷没有什么表示,便开口问道:“本官今日传唤你来,是有事要问你,你一定要如实说,若叫本官发现一点不实,定不轻饶!”
周固磕了一个头,低着头道:“大人有话便问,只要是草民知道的,一定知无不言。”
杜明嗯了一声,问道:“你是什么时候进的俞府?”
“草民是俞大人去到宜城之时在的俞府,在俞府十多年了。”周固答道。
刚到宜城的时候找的,那就是知道孔柔和俞明江是如何相处的了。杜明想着,问道:“那你可知道裕德县主的生母和俞大人相处如何?”
周固想了想,这段时间俞明江一直想给他使眼色,可惜他一直低着头,压根就没有给俞明江这个机会。
“俞大人与县主的生母并不亲密,据草民所知,先主母并没有留俞大人在院子里过夜,而且俞夫人也从不去俞大人的院子。”
那也就是说,孔柔从来都没有和俞明江同房过。
周固的话并没有说完:“俞大人一开始对先主母十分殷勤,但是先主母一直都是淡淡的,久而久之,俞大人也就不理先主母了。”
这样隐秘的事情被这么多人知道,俞明江抿紧了唇,已经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这些人。
今日之后,京城所有的人都会知道他当初娶了貌美的妻子,却极少能亲近,还不知道会怎么笑话他。
孔柔也是京城中有名的美人,想当初他娶了孔柔,有多少人羡慕他,他又是多么的春风得意。
那时的他满心想的都是以后平顺的仕途,娇妻美妾在怀的美好生活,何曾想过事情并不是他想的这样。
他娶了孔柔,但是孔柔并没有让和孔家亲近的人帮助他,薛佳仪也和顺阳侯府闹僵了。因此顺阳侯记恨他,将他指派去了宜城。
但是因着顺阳侯的关系,他不敢对薛佳仪不好。有孔家在,他也不敢对孔柔不好。那段时间他几乎是两头跑,在薛佳仪那里的时候还好,薛佳仪温柔如水,他能得到片刻的安宁。
可是在孔柔那里便是煎熬了,孔柔从来没有给过他好脸色,不管他是如何卑微,如何讨好,孔柔对他始终都是那么冷冰冰的。
所以当他知道孔柔不会去孔家告状的时候,他也就不再去讨好孔柔了。其实他也在隐隐希望,孔柔能在他冷落之后,知道他以前的好,因而来讨好他。
但是他想错了,孔柔是真的厌恶他。而他除了在孔家的那次,还有在新婚之夜,也就这两次碰过孔柔了。
这些苦他不能对外人说,外人只以为他娶了一个美娇娘,却不曾想,他说只能看不能吃。
想到这些,他心里一发狠,说道:“之前我也不知道她为何要这么对我,当我知道她和范成的奸情时,我终于知道了。但是看着宝芸还这么小,我实在是不想她从小就生活在别人的流言蜚语中,所以压下了这件事,还是让孔柔入了俞家的耳祖坟。”
多亏有了之前张嬷嬷和周固的那些话,他的这个解释显得更有说服力了。
因为孔柔的心中另有他人,所以一直都不接受他。这倒也说得过去。
范成早已经被现在的局势吓懵了,但是听到俞明江的话,他马上反应过来,像是小鸡啄米一样,道:“是的,那段时间孔大小姐的确是没有理俞大人,孔大小姐和草民说过,因为她的心中只有草民,所以不可能再对俞大人有感情。”
宝芸在心中冷笑一声,孔柔心里的确是另有他人,但是这个人是谁想来俞明江也是十分清楚的,怎么可能是范成这种泼皮无赖。
可是孔柔毕竟已经逝去,现在就算是他们再怎么说破了天都只能证明是司马长空对孔柔念念不忘,不能证明孔柔心中的人是司马长空。
卫捷显然也是想到了这一点,不想再在这里纠缠,反正只要证明了宝芸是俞明江的孩子,其他的他也不在乎。遂道:“其实只要滴血验亲,县主和俞尚书的血能融合,那便一切都明朗了。”
这一点是能证明宝芸身份最简单直白的方法了,宝芸也知道。但是这么广为流传的方法,俞明江也是知道的。
既然知道,那俞明江不可能不做手脚。除非俞明江并不在意最后的结果,那俞明江闹这一出到底是为了什么?
宝芸想也想不通,但是她也还不想这么容易就放过俞明江,对杜明道:“其实要证明我母亲和这个范成是不是有私情,还有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