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六十四 不过守户之犬罢了
根据参谋院的推演,为了实现这个快速打垮南宋反抗力量的战略目标,明军方面需要出动一支数万人的军队从陆上直捣临安。
双方的这场战争若要明国达到最佳战略目的,需要速战速决,在双方短时间内可以动员的常备军事力量的对决中取得完胜,且直捣临安,不给南宋发起动员的可能。
如此,则南宋决策层必然震恐绝望,再也不敢反抗。
如此,明国就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实现战略目标。
放到执行层面来看,直捣临安需要过淮河与长江。
目前来看,明宋双方就是隔着淮河统治南方与北方的,但是究其根本,淮河不要紧,只要准备齐全速度够快,明军可以在宋军无法做出有效反抗的前提下就快速通过。
而长江则不然,没有大数量的渡船和合适的渡口,明军大军很难通过长江。
就算有渡船与渡口,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让大军主力通过,而在这期间,南宋必然会调遣其拥有强大实力的水师前来阻挡明军行动。
明军若要渡江,不仅要面对南宋的陆军防守,建立滩头阵地,同时也需要击溃南宋水师,保障水路安全。
“宋军马步军战力孱弱,就咱们进入两淮地区的探员们探知的情报显示,宋军和过去的金军没什么区别,除了少数精锐部队之外,大部分都是银样镴枪头,不堪一击。”
韩泰主持了这场战术研讨会议。
“话虽如此,我以为陛下有一句话说的很对,所谓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宋军虽然孱弱,但未必没有精锐存在,比如此次南下作战,我军主要从江淮一带突入,主要面对的宋军守军就是镇江府宋军和建康府宋军两支。”
韩泰拿着长棍指向了被挂起来的江淮一带明宋两国的军事布防图,其中明确标注了目前明国所得知的江淮一带宋军主要布防位置。
“总体来说,宋军对于江淮一带的布防突出一个守江不守淮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其边防主力都设置在长江以南而非淮河以南,镇江府,建康府,包括西侧的池州等地,都是沿江布防。
宋军这一布防特点显然是受到了黄河改道的影响,他们担心黄河一旦泛滥,则两淮地区必成泽国,在这里深耕设防毫无意义,所以主动后退,把淮南变成了咱们两国的军事缓冲区。
因此,大军若要突破淮河一带进入淮南,可以说是如入无人之境,宋军必然不可能在淮南一带与我军持续作战,水军和马步军都不可能,我军可以安然抵达淮南,准备渡江。”
苏咏霖对此毫无异议。
黄河的改道和夺淮入海的巨大可能性让传统意义上的守江必守淮的军事策略变得危机重重。
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黄河就会决口泛滥,把两淮地区冲成一片白地,所以在这里投入资金设置防御就变得没有那么必要,南宋小朝廷选择直接放弃淮南的守备,把淮南作为战略缓冲区。
北方军队要南下就让他南下,大军主力设置在长江边上,依托滚滚长江建设防线,重点防御黄河渡口方向的来犯之敌,把淮南被冲成白地的风险留给北方军队。
这毫无疑问也是可行的策略。
滚滚长江上虽然渡口不少,但也绝不是随便什么地方就能渡江。
尤其是大军渡江,因为人数多,时间紧,必须要选择水流相对平缓的地方,渡口要是选择失误,别的不说,己方后勤队伍绝对会率先骂娘。
所以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北方大军的备用选择。
基本上几个可以让大军渡江的渡口都被宋军设下了重点防御予以防备,明军大军突破淮河进入淮南之后,紧接着就会面临宋军严密的长江防线和强大的水师。
这一次是局部作战,苏咏霖没打算全面威胁南宋的国防,主打江淮战区,不与南宋四川战区和京湖战区作战,所以主要面对的南宋守军就是建康府守军与镇江府守军。
“根据目前可以掌握的消息,南宋建康府守将名为王权,镇江府守将名为刘錡,王权是庸碌无能之辈,南宋民间但凡说起他,都对他颇有微词,说此人更擅长中饱私囊,而不是带兵,还有人说他能做上都统,就是因为贿赂了朝中高官。
与之相对的,南宋镇江府都统刘錡则是成名多年的老将、名将,曾多次率军与金军血战,多次获胜,甚为金军所忌惮,其带兵素来有章法,经验丰富,是绝对的强敌。”
韩泰大概介绍了一下目前所掌握的江淮战区宋军的布防内容,以及主要领兵将领。
辛弃疾开口道:“我南下时经过建康府,渡江时是南宋枢密使王纶陪同的,而负责在江岸迎接我们的正是这个王权,此人面向和善,身材微胖,像一个生意人多过一名将军,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藏匿锋芒,不如说干脆就没有锋芒。”
“你感觉他会是一个善于用兵的人吗?”
苏咏霖询问辛弃疾。
辛弃疾摇了摇头。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仅仅一面之缘就判定此人到底有没有才能,未免太过武断,臣不敢妄言,倒是情报声称南宋民间传言此人善于中饱私囊、不善于治军,走到这一步是因为善于钻营,似乎更为可信一些。”
苏咏霖对辛弃疾的意见表示认同。
“宋人最喜欢以文御武,那些有些本领的武人若是不擅长与文官交往,怕是做不了高级军官,以此来看,这个王权不像刘錡那样有过硬的军功傍身,走到这一步估计就是因为善于钻营了。”
“那么此番作战当以攻破建康府为先?”
苏咏霖看着辛弃疾。
辛弃疾思虑片刻。
“依臣所见,当以攻破镇江府为先。”
“哦?为什么?不打弱的,专打强的?”
“刘錡乃南宋名将,战功高,资格老,南宋国内鲜少有能和刘錡相提并论的将军,正面挫败刘錡,有助于我军快速摧毁南宋的信心,让南宋诸军都恐惧我军。
臣研究过南宋南渡以来的战史,南宋军队作战往往一路败,则全军溃退,组织度极差,基本没有互相协同之说,刘錡作为名将、老将,他一旦战败,对南宋其余诸军的打击是非同小可的。
王权碌碌无为,刘錡一败,此人有很大可能直接南逃,放弃作战,放弃建康府,而王权战败,刘錡未必会放弃作战,反而可能拼死反抗,分兵与我争夺建康府,与其打两仗,不如只打一仗。”
辛弃疾沉思过后,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道理。”
苏咏霖缓缓点头,随后又问道:“但是你也说了,刘錡乃南宋名将,必然有着极为丰富的战斗经验,且多次击溃金军,甚为勇猛,其麾下镇江府军队也一定不是弱旅,我军与之战,果然有战而胜之的把握吗?”
“陛下,刘錡多次击败金军不假,但是我大明军队才是灭了金国的军队,刘錡再勇猛,他灭了金国吗?”
辛弃疾怀着强大的自信开口道:“刘錡固然能征善战,但是那又如何呢?覆灭金国的是我大明,彻底摧毁金军的也是我大明军队!
刘錡能征善战,我大明百战余生的将军和士兵就不能战吗?刘錡若有扭转时局的能力,为何不北伐?为何不光复中原?为何不与金贼殊死一战?说到底,所谓南宋名将,不过守户之犬罢了!”
给出了如此能够激怒全体南宋将领的评价,辛弃疾傲然抬起头,脸上满是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