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论统一天下后如何治理六国
袁白接着道:“所以在做的时候,须得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即‘因地制宜’。一统天下后,若不顾实际情况,硬要将认为在大秦好的东西向六国百姓推行,本是好意,却可能会办坏事。”
李斯开口道:“依先生之意,莫非事事都要根据六国百姓来?那我大秦政令如何在六国推行?”
这问题也是嬴政、韩非、张良等人想问的,几人都看向袁白,想知道袁白会如何回答。
袁白摇头道:“当然不是!岂能事事都根据六国百姓来?要是如此,那还一统天下干什么,维持现在的情况不就行了?”
“我所说的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因地制宜,是有前提的。第一大前提,是六国百姓必须拥护承认大秦,凡不认此条者,皆视为叛逆,当依法重惩。”
“第二大前提,大秦下达的重大政令,没得商议,必须遵守政令,不遵守者,重惩重罚!如要废弃其余六国文字,日后天下将以我大秦文字为准,六国百姓不得再继续用六国文字,再如钱币,也得统一使用我大秦所铸造的钱币,六国的钱币均需作废……”
关于第二大前提,袁白侃侃而谈了多点,嬴政听得眼中放光,连连点头。
在尚未亲政掌权时,他便曾设想过统一天下后该如何下达政令统治偌大的帝国,他所想到的便是“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袁白将他设想过的说了出来,且说的更为详细。
“在这两大前提下,其他一些事情可以根据当地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如某个地方的百姓喜欢将大门朝西方修建,日后派去当地任职的大秦官员就不当强令百姓将门换一个方向,再如某地方的百姓忌讳吃豕,总不能强行逼迫他们吃豕。”
“像这类无关紧要的事,不必要让他们非得和大秦原先的百姓一样,如此也可显示我大秦的大度,有利于六国百姓归心。”
嬴政道:“国师所言甚是,在两个前提保证下,其余事宜的确要根据当地情况来决定。寡人先前之言有误,多谢国师指出!”
若真按他说的去做,肯定会令六国百姓产生抗拒,进而演变为对大秦的不满,仇恨,最后甚至演化到造反,虽然他本是出于好意。
袁白道:“臣不支持现在便平灭六国,还有一点,即我大秦境内未完全安定!臣以为当先将大秦境内诸般事宜理顺,再与六国开战,如此方能尽全力施为,而不虞国内有阻。”
嬴政点了点头,他亲政掌权已有数月,对大秦内的事也有了更多了解,比之于其他六国,大秦的确强盛非凡,但这不意味着大秦没有问题,反而有不少问题需要处理。
比如吕不韦遗留下的问题。
吕不韦是已经死了,原本围绕在吕不韦身边的人也大多数投到了嬴政这边,可也有一些人仍在念着吕不韦的好,想要为吕不韦报仇。
与吕不韦相仿的,还有嫪毐、昌平君等一批在嬴政掌权过程中死去的人,这些人虽死,但有些人还活着,他们活着就会产生问题。
再比如大秦境内还有不服大秦政令的势力,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势力在大秦某些地方如土皇帝,大秦政令难达,他们却在发号施令。
再如袁白对大秦的改造,侵犯了一大批大秦王公贵族的利益,这些人定然不会善罢甘休,随时会反扑。
嬴政道:“国师以为当从哪个问题着手?”
嬴政没问是哪些问题,而问该从哪个问题开始解决,显然也是知道大秦如今存在的问题。
袁白道:“不必非从哪个问题着手,可以同时开始解决。臣可为大王平定大秦境内所有不服,韩兄可为大王除去吕不韦、嫪毐、昌平君所遗祸患,大王自己则可解决另外的问题。”
“自李冰太守后,蜀郡水患得治,今沃野千里,土地肥旺,理当成为大秦最重要的粮仓,可受当地某些势力所阻,蜀郡不仅没成为大秦助力,反而为我大秦掣肘。”
知道的人一听就明白袁白在说什么,这位是要对蜀郡的蜀山开刀了啊!
果然,袁白说了出来:“蜀郡最大的势力不是我大秦,而是一名叫‘蜀山’的部族,蜀郡为我大秦领土,蜀郡百姓都为我大秦子民,可蜀山却不尊我大秦政令,俨然已为国中之国,绝不可姑息。”
袁白要拿蜀山开刀,一是的确蜀山是蜀郡最大的势力,却不听大秦号令,行事全然我行我素,俨然大秦境内的国中之国,必须得削,二则是袁白盯上了蜀山,在召集诸子百家时,他曾专门写了一封邀请信派人送往蜀山,请其过来参会,可蜀山完全没有鸟他。
既然好好邀请不行,那只有打服了再谈,何况袁白对蜀山的秘术、那棵扶桑神木,以及蜀山守卫的虞渊都好奇得紧。
虞渊,亦称“虞泉”,传说中为日没处,而扶桑神木又是神话中长在远古时代太阳之神栖息之地的一棵巨树。
楚国巫乐中的《九歌.东君》里唱到“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传说扶桑神木是连接神界、人界、冥界的大门,上面有三足金乌飞翔,能够引导人跨越三界,实现心愿,下方有神龙守护。
在原剧情里,阴阳家依靠大秦剿灭了蜀山,夺走了扶桑神木,将之种于“蜃楼”之上,阴阳家不可能无缘无故夺取扶桑神木。
蜀山和大禹疑似有莫大渊源。,来自蜀山的小虞看到海市蜃楼中的大禹石像,曾为之落泪。
这些都给此世界的蜀山笼罩了一层厚厚的迷雾。
袁白曾和东皇太一、荀子交流过关于蜀山的问题,两人都告知过他一些关于蜀山的秘密,但仍有许多不知道的地方。
虞渊之下究竟有什么?
蜀山为何要世代守卫虞渊?
大禹和蜀山有什么关系?
嬴政道:“国师之言与寡人之意甚合,在明日朝会当告知众臣,我大秦之策当依国师所言而行。”
今日在这殿中,袁白同嬴政的一番问答,成为大秦一统六国的基本方略,影响颇为深远。